文/吴宝玲 Ng Pau Ling
pauline@thestar.com.my
五六年前的一次采访,至今仍印象深刻。
当时随团队采访一家豪华别墅,房子里有金色的浴室(屋主希望营造“星级酒店生活”)、每套房间的面积足足有老式双层排屋的客厅加饭厅那么大,就连浴室内的水龙头都是要价上千元的高级进口货。
结束采访后与小屋主(青少年)闲聊。大家赞叹他家金碧辉煌,他却在羡慕声中说了一句“房子太大了,即使家人都在,有时候都还碰不到对方啊。”(放心,他与家人感情很好。纯粹是回应房子面子很大对他造成的困扰)
在Google键入“房子 意思”,解释为:有墙、顶、门窗等,供人居住或作其他用途的建筑物。
在屋价高涨的年代,我仍期盼可以买一间自己的房。和身边的Millennials(千禧代)同事及朋友偶尔也聊起财务/未来规划,大多人也和我一样想要有自己的家,但有趣的是——大部分的梦想房竟是小面积的家。
你或许说这是房价逼人吧?部分原因确实是这样没错。但有些趋势也在悄悄改变。
并非Millennials承担不起责任,而是我们为了“家”拼搏的同时,仍希望保有一定程度Lifestyle生活品质享受——像是有能力轻旅行、有预算报名课程自我提升、有闲时可以吃顿大餐小酌闲聊……因此除去衣食住行等生活基本所需,我们也增设了一项 “Lifestyle开支”。
经权衡考量后,“小一点的房子,多一点生活品质”的做法更能接近我们的理想。
抛开无止尽的欲望追求,让房子回归它的本质 ——为躯体与灵魂提供温暖而心安的栖居场所。
与其拥有多出来的空间,不如尝试用小一点的房子换更多的时间与金钱,增色活着的每一天。
求知足的生活,或许你我可以因此负担得起更多。
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